本文作者:Tuoxb

精选魏征名言以人为镜97句文案

Tuoxb 2024-04-08 10:13:33 0 抢沙发
精选魏征名言以人为镜97句文案摘要:题目:魏征名言以人为镜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2、格言大意: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

魏征名言以人为镜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格言大意: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3、格言大意: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魏征名言以人为镜)。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格言大意: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8、格言大意:以铜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这其中,“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名歌《紫骝马歌》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魏征名言以人为镜)。

11、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3、格言大意:两只手臂和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这段话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14、格言大意: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15、|5S|标准化|单件流|安东|TPM|CELL|看板|现场管理|目视化|价值流程图|供应链|精益案例|少人化|平准化|快速换模|搬运|动作分析|时间分析|7大浪费|5WHY|漫画精益|拉动式生产|POKAYOKE|现地现物|绩效管理|在职培训|自働化|QC7工具|新QC7工具|JIT|OPL|自主保养|小集团活动|PMC|SOP|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战略管理|计划保全|备件管理|PM分析法|个别改善|品质保全|OJD|TBP|PDCA|先入先出|头脑风暴|8D管理|4M管理|三不原则|线平衡|自工序完结|仓库规划与布局|入职培训|精益生产|丰田|精益工厂评估|稻盛和夫|工业0|layout|改善|品质管理|IE|模特法|职场故事|TPS理论|TWI|HR|中层管理|仓库布局|方针管理|生产主管|

16、格言大意: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7、唐太宗登楼遥望送葬行列,悲痛不已,遂提笔写下了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徵已去,遂亡一镜矣。

18、“所谓良臣,应该像唐虞时代的后稷、契、皋陶那样,一心为民,不仅自己身获美名,还能彰显君主的圣明;而所谓的忠臣,只能像夏桀时期的关龙逄、商纣时期的比干那样,自己白白丢了性命,不但于事无补,还使君主陷于大恶之名,最终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区别大了!”反过来说,只有君主圣明,臣下才有成为良臣的机会;而君主昏聩,忠直之士只有遗恨苍天,空落一个“忠臣”的虚名了。

19、“一是如果我们以暴力解决问题,对方也有可能以牙还牙。我们在明处,人家在暗处,斗来斗去,最终吃大亏的是我们。

20、格言大意: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应当不分亲疏,对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21、格言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用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不会改变心中的信念。

22、格言大意: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这是孟子心目中有气节的人的形象。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24、格言大意:立志应当崇高远大。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25、按理说李世民能打败太子,逼父让位,手下肯定有不少有勇有谋的文武大臣,那为什么偏偏让降臣魏征当他的谏臣呢?原来魏征为人耿直又有匡世之才。在给太子李建成当幕僚时,他发现秦王李世民有做大趋势,威胁太子地位,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假如李建成采纳了魏征建议,唐朝历史可能改写。李世民第一次见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正色答道:“太子若是听了我的话,不会有今天。”李世民说“不提往事了,你给我当谏议大夫吧。”李世民何等自信,何等开明,何等大度,不计前嫌,天天让这个桀骜不驯的魏征批评自己的不是!

2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7、格言大意:有羞耻心就接近勇敢了。这句话把羞耻心和勇气联系起来,强调了能够认识到错误,知道羞耻,也是一种勇敢。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9、“以人为镜”的典故,几十年之前我就看过,当时觉得那都是帝王将相之间的事情,与我们平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后来在职场打拼多年,意识到如果企业老板能够借鉴李世民的做法肯定有利于企业的振兴发展。而我能够真正感悟到“以人为镜”的深刻内涵,还是最近一年来认识网友“东方邮都”之后事情了,因为在东方邮都身上我看到了李世民的人镜——魏征的影子。 

30、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2、格言大意:立志应当崇高远大。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33、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5、格言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36、格言大意: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37、格言大意: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38、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39、格言大意:(莲花)虽生长于淤泥之间,却能保持洁净不污;虽洗涤于清水之中,却风姿天然,不显得妖媚。这是歌咏莲花高洁清白的名句。我们做人也要有莲花一样的品格,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都坚守美好的情操,不随波逐流。

40、格言大意: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较粗犷,但却有“闻过则喜”的好品质,所以孟子用这句话赞美子路。

4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4、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名歌《紫骝马歌》

45、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4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47、格言大意: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48、在长达十几年的密切交往中,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君臣关系,魏征年长李世民九岁,对于太宗而言,魏征更像是一位苦口婆心的长辈,在谆谆教导一个少不更事的晚辈,劝其克己复礼,从善如流。在家国大事上,魏征就是一位帝师,他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时常犯错的幼主,教导他以史为鉴,广施仁政,励精图治,纳谏任贤。据信史记载,魏征有籍可考的奏谏就达200多条,内容涉及时政、文化、教育、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公主出嫁的嫁妆都要管。并且为了家国社稷,从不顾忌李世民是否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

4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0、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51、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52、格言大意: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这句话提倡见善就学、知错就改的美好品德。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进步。

53、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54、原文: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5、格言大意: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56、格言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57、格言大意: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58、格言大意: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徒然地悲伤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

59、稻盛和夫认为,正是因为自省的习惯,使得他的头脑更为清醒,渐渐做到了可以避免错误的判断或潜在的危机。

60、“董事长,对您的指示我反复考虑过了。我认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理由有以下三点:

61、有学者把魏征归为“谏臣”之列,但我更愿意把他定义为“铮臣”。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谏”与“诤”还是有所区别的。正如《说苑·臣术》所言:“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很显然,总是为了纠正皇帝过失,而“逆龙鳞”、“拔虎须”、以死相谏的魏征毫无疑问配得上“铮臣”的名号。而且,纵观整个中国谏诤史,罕有出其右者,委实不负“千古第一铮臣”的名号。

62、格言大意: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而崩溃。这句话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后人也常说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

6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4、格言大意: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65、格言大意:只要有制成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够断开。这句话后来常备有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用它来比喻,只要意志坚定,心思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66、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67、格言大意: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6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6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0、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71、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7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73、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此行也”的长叹。然而斯人已去,再也没有人能像魏征一样诤谏其过了。

7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5、这句话同学们可以应用到与人相处和有关唐朝历史的作文中。

76、不仅限于早上洗脸时,晚上睡觉前,他也会回忆一下这一天是否有言行适当的地方,并且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对不起,请原谅我”。

77、格言大意: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78、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又一说为贞观八年),长孙皇后为唐太宗李世民寻访美女填充后宫,听说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郑氏年方十六七岁,容色绝美,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遂访求得之,奏请李世民纳入后宫,作为嫔妃的备用人选。李世民满心欢喜,当即下诏封其为充华(隋制九嫔之唐初改为“充媛”,位居后宫第十三位,九嫔之末),择日行册封礼。诏书已经颁布,在宣旨的使者正要出发之际,魏征得知郑氏女已经许嫁士人陆爽,只是还没有迎娶。立即上表谏阻太宗,说:“我听说皇帝为民之父母,当抚爱百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君,皆以百姓之心为心。当陛下您住高楼的时候,要想到让老百姓也能有安身之所;当陛下您吃好喝好的时候,要考虑怎样使老百姓无饥寒之苦;当陛下您纳嫔妃的时候,要考虑到让老百姓也能有婚配成家之欢;这才是身为人主的常道。可眼下,我听说郑仁基的女儿早就许配给了陆爽,但陛下您却取之不疑,无所顾忌,这种事传之四海,这难道是皇帝为民父母之道吗?我听来的传闻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我怕这件事影响到陛下您的圣誉,所以不敢隐瞒,希望陛下您能慎重考虑。”唐太宗听后大为吃惊,立即手诏自责,下令即刻停止派遣使者前往册封,并把郑氏女送还原定的丈夫。

79、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80、格言大意: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81、格言大意: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82、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83、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唐太宗对她无限思念,遂在宫中建起了一座高楼,用来眺望亡妻陵墓。

84、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5、格言大意:做好事要积极参与,对坏事要避而不做。这句话强调,做人不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力做好事,永远不做坏事。

86、格言大意: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87、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88、格言大意: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89、从“蜜月”到“分手”,那些模范CP都经历了啥?

90、魏征在当谏臣之时,说出了很多警世名言。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91、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9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4、格言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95、格言大意:一根枝条成不了树,一棵树成不了树林。后人引用这两句诗,说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于团结人,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96、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